- 積分
- 13625
- 金豆
- 金豆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最后登錄
- 1970-1-1
- 精華
- 聽眾
- 收聽
|
記得我第一次回江北老家,是父親帶著我去江北的,當時我還只有5歲,隱隱約約記得一些老家的狀況,父親說從你爹爹奶奶過世后,從老家江北出來下江南,也有7、8年沒有回老家了,說這趟帶你回老家去,認認你大伯大媽、三爺三嬸、姥姥(大姑媽)姑爺和你的哥哥姐姐們,江北稱爺爺叫“爹爹”,稱叔叔為“爺”,稱父親的姐姐為“姥姥”,稱父親的妹妹為“姥姑”,現在老家有的比我弟弟還大幾歲的侄子輩的,叫我弟弟“老爺”,因我是老大,管我叫“大爺”,關于稱呼,可能是各地的叫法都不一,因為,這趟跟父親回老家我是第一次,所以,這趟回老家,算得上是“尋根認祖”吧。
那時候,交通是很不方便的,回趟老家十分的困難,因那時候沒有火車,我們從宣城乘汽車到合肥,又從合肥乘汽車到肥東石塘鎮,再到老家村子就沒車子了,一條十多里的羊腸小道,通到老家村子,那個時候,連三輪車達雅機也都沒有,只有步行,走到半路上,父親看我實在是走不動了,他又背又提了東西,沒有辦法背我,只好在路邊的人家請了一位“小老爺”,將我背到老家。
老家肥東十里巷村,位于石塘鎮東南角,整個村子都是李姓,只有少數個別其他姓氏,是倒插門進來的。村子是前后兩排,中間一條道,像個小街道樣的。
老家只有兩間不大的茅草屋,還是爹爹弟兄共有的,是個名副其實的貧下中農,那時大伯一家人就只住一間,另外一間是我父親的堂弟住著的,父親弟兄姊妹五個,除我父親在外打拼,大伯和三爺在老家是個做“裁縫”的手藝人,三爺跟姥姥家住在鄰近村子,老姑在南京,大伯家就住在爹爹留下的房子里。在70年代初,三爺的兒子給父親寫來了一封信,信上說:要我父親回去跟大伯的三兒子鬧分家,父親回信把他臭罵了一頓,說:你家有什么可分的!不就是那么一間茅草房子嗎!還好意思說出分家,真是混賬。自打被我父親罵了后,一直沒提過此事。
大伯大媽見我們來了,很是高興,還給我包了紅包,記得那個紅包僅僅只有2毛錢哦,一是那時的錢——值錢,二是江北農村很苦,大媽能拿出2毛錢紅包,那是看我父親帶我頭次回老家,給了天大的面子咯。
因大伯家人多房子又小,我們去了住不下,所以,在大伯家吃了晚飯后,連晚父親帶我趕到了十里以外的我姥姥家,那時姥姥家還算可以,在一個小集上住,門朝著集上開的,記得門兩邊還是個能上板門的那種槽門,算是個門面房吧,第二天早上起來,集上很多人,賣這賣那的很多很多,看起來很是熱鬧,原來那天正好是那里趕集的日子。
1754884636776238.jpeg (122.47 KB, 下載次數: 4)
下載附件
2025-8-11 11:57 上傳
Image_1754884439248.jpg (6.08 KB, 下載次數: 5)
下載附件
2025-8-11 11:57 上傳
Image_1754884443099.jpg (148.79 KB, 下載次數: 4)
下載附件
2025-8-11 11:57 上傳
1754884636960653.jpeg (155.33 KB, 下載次數: 5)
下載附件
2025-8-11 11:57 上傳
IMG_20250811_113945.jpg (112.7 KB, 下載次數: 5)
下載附件
2025-8-11 11:57 上傳
Image_1754884482469.jpg (11.61 KB, 下載次數: 5)
下載附件
2025-8-11 11:57 上傳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