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積分
- 13632
- 金豆
- 金豆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最后登錄
- 1970-1-1
- 精華
- 聽眾
- 收聽
|
記得以前在論壇里說過,今天跟網友家人們再啰嗦啰嗦兩句, 下放插隊那會,對住房的好歹一點都不在乎,只要能住就行,反正也呆不長,住牛棚那會,要不是地點太孤單,晚上牛欄里的牛,擦欄桿的聲音大,影響睡眠,也不會一再地要求換房咯,在公社組織對知青插隊情況檢查后,就落實檢查組的意見,給我們知青小組蓋房子了,地址共選了三塊地,一是牛欄屋邊上,沒同意;二是村子后面的山腳下,我們又嫌那山邊不安全,最后落實在村子前面的公路邊,門前就是公路,路的那邊是生產隊隊屋,既方便也不吵鬧,知青小屋就這樣定在了這里,
那個時候,每個知青下鄉插隊,補助185元,85元用于建房,36元用于購置鍋瓢碗盞和農具,剩下的64元是8個月——每個月8元的生活的補貼,
這知青小屋,四周是泥土打的墻。每間有一根三米多的木頭做脊檁,邊檁椽子,梁和柱子是木頭的。屋上面蓋著小瓦,隔間,大青磚帶石灰,砌到梁處。門是碎木條釘成。房間里,就一個木頭小窗子安在泥墻上,黑呼呼的又不通風,高約80公分,寬約60公分,窗格子可用草把塞,或蒙上薄膜。地面上是泥地。我們睡的鋪板也是碎木片湊起來的,上面用席子隔著,被子是厚厚的粗粗的回紡布。兩張鋪一擱,房內就沒有多大空的地方。我只有一個包裝箱,里面是從家里帶的衣服;還有一只紙箱子,疊在木箱子上面。紙箱子上墊了一個硬紙板,放些生活用品。勞動工具放在大門的拐間。廚房在南邊的第一間,灶有兩個鍋堂。屋里有一張簡易的木板桌子,還是向社員朋友家借來的,四張大凳子。廁所衛生間就在門外的公路邊上。那時的生活、、、、、、我們都回城了,小屋也扒了,做了新樓房。
別了,五味俱全的知青小屋!你讓我的心在痛,淚在淌、、、、、、
謝了,魂牽夢繞的知青小屋!
84FEF8CAA325C70D98167F37DB60ABAF.jpg (161.99 KB, 下載次數: 3)
下載附件
2025-9-3 11:06 上傳
70B2B54B61749CF9AF1714EA96047D42.jpg (154.05 KB, 下載次數: 3)
下載附件
2025-9-3 11:06 上傳
5D21EE82D9F3ACAE2D893787A31CA4A6.png (261.08 KB, 下載次數: 3)
下載附件
2025-9-3 12:13 上傳
下放185元補貼結算憑證 |
|